——2013年2月26日在重庆市南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上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曹清尧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特殊背景和复杂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强区为主线,以富民兴南为主旨,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完成了区人大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运行调控积极有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始终把调度资金平衡、克服增速走低、强化要素供给,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改善经济运行基本环境。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南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2〕121号),南川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制定“经济稳增长18条”,实施“金融保障8条”,成功发行产业债10亿元,信托融资1.85亿元,财政资金有效调控。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理顺区属国有公司管理体制,清理历史债务,及时调整BT项目建设进程。金融生态不断优化,三峡银行落户南川,新增贷款12亿元,存贷比达到80.8%,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24%。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实效,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3亿元,撬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增长10.6%。完成土规修编、城市总规修改,新增城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争取用地指标6698亩,征收土地7641亩,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基本解决项目用地制约瓶颈。煤电油气运有效供给,重点企业能源指标纳入市级统筹,新增天然气供应4308万方,保障大宗工业用电9.32亿度。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2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40.12亿元、增长17.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07亿元、增长17.2%,各项指标好于预期,实现发展“稳中求进”。
(二)产业转型强劲启动,发展质量稳中有升。我们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鼓励存量企业做大增量、做优结构、做高质量。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建成160万吨全市最大氧化铝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铝镁合金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进场,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获得市政府支持。32个产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10个项目建成投运,45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总产值达到385亿元,增长35%。深度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粮食生产实现“六连增”。生态大观园建成3个万亩产业片、5个千亩产业园,示范效应初显。特色农业加快培育,方竹笋产量达到1.8万吨,烤烟收购突破4万担,玄参产量居全国之首。提速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佛山“申世遗”获国务院批准,国家5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乡村旅游成为全市示范,A级景区达到8个。建成西坡滑雪场等旅游设施,金佛山单日购票游客突破万人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亿元、增长76%。商贸物流活跃繁荣,五大专业市场全面建设,河滨商圈主楼封顶,人人乐超市如期开业,乡镇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率先实现全覆盖,社零总额达到69.55亿元、增长16.7%。经过一年的务实调整,实体经济有效增长,产业实力稳步提升。
(三)统筹城乡纵深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我们突出以城乡统筹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扩城、提质、强镇、靓村,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建成区拓展1.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九鼎山公园开园迎客,永隆山新城初具规模。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开工建设,“五中心”及凤嘴江亲水工程有序推进。全面启动“四城联创”,城市增绿57万平方米,整治旧城道路4.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12天,成功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设立3000万元乡镇发展资金,推动“美丽新乡镇”、“美丽新乡村”建设,新增4个市级中心镇,命名5个最美乡镇、6个旅游名镇,建成农民新村20个、巴渝民居2188户,改造农村危旧房3537户,古花成为全国卫生乡,庆元等4个乡镇成为全市卫生乡镇。金佛山水利工程导流洞贯通。饮用水源肥水养鱼全部取缔。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22处,解决6.13万人饮水安全。南涪铁路竣工通车,南万、南涪高速即将建成,南道高速、驾考中心动工建设,渝黔(江)高铁、市域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黄泥垭隧道具备开工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210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75.2%。经过一年的积极建设,城乡面貌变中有新,南川荣膺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我们认真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激发活力。出台“民营经济60条”,建成全市首个综合性“微企创业中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亿元,发展微型企业1013户,市场主体超过2.7万户,民营经济形成“6789”发展格局。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优化专项资金使用办法,17个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超过50%以上。财政投入“三农”资金5.62亿元,农村“三资”清理全面完成,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22户,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7.6%。户籍制度改革常态化推进,累计5.6万人转户进城。施行渝湘高速公路一类年票小车单向收费,新增车流量超过24%。加强对外宣传,努力扩大南川知名度。突出招商实效,新落地项目49个,国药控股重庆有限公司、中海兴业公司等大型企业落户南川。实际利用内资117.8亿元,增长23.6%;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经过一年的创新求变,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活力显著加强。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稳步改善。我们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开展“问计万家·情满南川”活动,15件民生实事按期完成,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施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校舍、教师周转房4.5万平方米,“爱心午餐”、“蛋奶工程”惠及4.4万人,高考上线率达到8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重庆继续教育分院,隆化职中纳入“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建设。稳定基本药物价格,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完善三级卫生网络,成功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群众门诊及住院均费分别下降5%和4%。建成国家级铝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标准化文化中心户660个。实施出生缺陷三级干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技能培训1.8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6453个,充分就业社区(村)比例超过9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585元、8341元。职工、居民医保纳入市级统筹,社会保险参保统筹人次达到113万,解决2万余名群众社保遗留问题。提高城乡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支付各类救助救济资金7194万元。城区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设立80岁以上老人看病专门窗口。建成保障性住房59万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100%配租廉租房。创新社会管理,坚持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包案制度,信访稳定工作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名。恢复5个基层派出所,充实基层警力,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坚决推进“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经过一年的发展积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服务民生,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强化落实执行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报告重大决策事项。253件建议、224件提案全部办结,代表、委员满意率分别达到96.3%、97.5%。强化招投标管理,建立政府投资询价机制,“五中心一广场”项目核减投资5000万元。公共资源全部进场交易,节省资金8000万元。全国政务公开试点深入推进,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民生服务大厅体系基本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全覆盖,“阳光南川”平台投入使用。培训各级干部1.3万人次,“凤栖金山”引才217人。选派机关干部挂职民企,行政审批入园服务。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监察督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违纪案件53起,保持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全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作实现新进步,统计、档案、修志、消防、保密、应急、民防、救灾、气象、编制、老年、青少年、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一年工作,在环境多变、挑战多重、创业多艰的情况下,我们沉着应对、奋力拼搏、创新突破,全区发展的均衡性、可持续性、普惠性显著增强。乡村旅游现场会、农村商贸流通现场会等11个全市性会议在南川召开,先后纳入国家武陵山区扶贫、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市开发等100余项工作受到国务院、中央部委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南川大地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勃勃生机!
回望一年的成果,南川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源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为转型发展把握了正确方向。南川获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得益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为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南川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来自全区人民的矢志奋斗,为可持续发展汇集了强大合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在南中央、市属单位,向驻南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部,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南川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实践,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南川正处于爬坡上坎、攻坚克难的“咬牙”阶段,仍属于转型发展、提质加速的迸发时期,仍存在一些躲不过、拖不起、绕不开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城市规模偏小,市场主体数量不多,经济支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特色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发展任重道远,内需动力尚未有效释放,产业集中度、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政资金平衡调度压力较大,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长期沉淀的问题急需化解,社会管理有待突破创新。发展环境欠优,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不解放、工作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与加速发展还不相适应。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否认、不轻视、不逃避,将理性思考、逐步破解,实实在在谱写南川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二、未来发展总体要求及2013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发展是南川的第一要务。要实现南川绿色增长、包容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与压力同在。综观发展大势,国家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以及“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为南川转型发展强基础、提质量、增速度创造了良好条件。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统三化两转变”的战略任务,尤其是市政府121号文件明确了南川“五大定位”、“五项举措”、“四类保障”,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营造发展环境创造了有利契机。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复苏形势尚不明朗,周边区县竞争态势日益加剧,自身改革创新存在诸多困难。我们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迎难而上打一场攻坚战,总体谋划、稳步推进、重点突破,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改革的思路、更加创新的办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国家规定8年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工作要求和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全面创新为根本动力,踩稳“改革开放、民主法治”两大基石,努力做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四篇文章,加速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民生、机制”五项转型。力争到“十二五”末,筑牢加快发展坚实基础,突破产业、资金、能源、用地、稳定等关键环节,初步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宜居城市发展框架、城乡互动发展机制,GDP总量达到250亿元,整体迈入提速发展阶段;到本届政府届满,基本建成“2+3”新型产业体系,城镇人口超过30万人,人均GDP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跻身全市前列,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转型发展实现总体目标,GDP总量超过600亿元,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渝南区域中心城市建成并融入重庆主城,城镇化率达到70%,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2013年是强化转型基础、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希望承载新使命。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市政府121号文件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强区为主线,以“转型发展项目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着力提升发展速度,着力改善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质量,着力保障民计民生,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进程。
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力争13%,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工业增加值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项目引领促进投资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扎实开展“转型发展项目年”活动,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放宽投资领域、激活投资主体,加快推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功能性、控制性、支撑性项目。
积极有效争取项目落地。完善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策划一批、争取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形成以新材料、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项目建设总框架。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争取重点产业项目进入全市整体布局,促进主导产业延伸链条、升级提档。落实试点城市行政审批扩权,深化与市级部门联动合作,统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骨干路网、旧城改造、矿山地质综合治理等重点基础项目纳入全国和全市盘子,加快推进一批龙头示范工程落户南川。
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按照“统筹兼顾、简化程序、加强协调、提高保障、明晰责任、落实考核”的要求,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优化政府投资领域,促进优势资源加快对接优势资本,充分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全面实施14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快建设6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3.4亿元。投资21亿元,推进10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发展配套、支撑能力。投资40亿元,建设30个重大产业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续动力。投资47亿元,实施城建类项目20个,推动城市扩容,完善城市功能。
多措并举强化项目保障。启动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和局部调整,规划用好新增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探索项目用地分类管理办法,盘活存量土地,加强项目供地后期监管,全力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实施低丘缓坡土地与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点,完成土地整治5.5万亩,报批土地3000亩,拆迁房屋20万平方米。加强土地执法监察,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金融环境,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区级担保公司正式营运,推进产业债等新型融资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新增贷款、向上争资分别达到20亿元以上。以市场手段划定天然气供区,争取巴南姜家至南川管网工程提前实施,尽快形成供气环线。提速热电联产前期工作,宏墙220KV变电站主体完工,平衡全区电力调度,逐步构建新型能源保障体系。严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程序、招投标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带动作用。
(二)突出新型工业增强产业实力。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振兴南川经济的首要任务,出台促进工业发展的意见,坚持集群发展、科学布局、创新推动,提速打造工业新城。
增强重点产业带动作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中铝、博赛、鸿庆达三大骨干企业,促进铝镁新材料工业上档升级。支持博赛集团氧化铝扩能,抓好中铝公司全面达产和“新40项目”前期准备,全区氧化铝产量达到140万吨。推进与美国密尔斯公司合作生产10万吨白刚玉项目,新建4万吨化学品氧化铝生产线。培育铝镁合金循环经济,西铝庆丰一期投产,开工建设二期金属镁项目。全力突破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关键环节,运行铝镁合金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聚集一批铝镁关联企业,延伸铝镁产业链。
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完成建设投资5亿元,提升“一园三组团”道路、管网、市政、水电等设施配套水平。推进职工公寓,商业、金融网点等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土地价值,面积扩大1平方公里,加快打造工业新城。用好标准化厂房,加快构建园区土地、税费、人才、服务等结构性开放优势。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现代产业,新发展规模企业10户,园区实现产值80亿元。对接全市能源战略,提速页岩气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低碳玻璃产业园建设。完善安坪都市工业园产业导向和空间指引,新引进一批机械加工、轻工制造项目,鼓励区内企业入园归区联合发展,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
盘大做强存量企业。开展现有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调查,强化存量企业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开工双赢集团20万吨生态肥项目,支持利华塑料、李氏实业、古晟酒业等中小企业扩能增效。稳步实施煤矿兼并重组,推进龙腾煤业等10个煤矿技改扩能。依法解决改制企业土地遗留问题。鼓励企业联合、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切实优化生产环境,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设立产品创新基金,强化科技创新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企业现实生产力。支持企业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应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三)依托国家示范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揽、以生态大观园为示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经营模式创新为保障,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3万吨,农业总产值增长8%。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等地方性标准,提高特色农产品单产、效益、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广“金佛山”、“大观园”品牌,健全品牌指标体系,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小农庄经济,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培训新型农民2万人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资本化改革进程,促进城乡资源互动重组,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9.6%。建立农民财产性增收长效机制,保障农村合规自建房用地指标。推进木凉乡整乡脱贫,完成第三批10个整村脱贫村建设任务,力争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万人。
提质生态农业园区开发。基本完成核心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四射一环”骨干路网。实施现代林业示范园、西南大学种业基地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批现代农业设施,促进农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园区乡镇打造万亩产业片,建设千亩示范园,实现核心区产业带连片发展、无缝连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壮大加工型、流通型农业企业规模,产业化集团达到5家,产业化企业突破80户。
提速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南部山区和北部片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中部乡镇特色农产品基地,扩大规模和市场。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收购烟叶5万担,促进烟农持续增收。完善中药材产业规划,新发展中药材GAP种植面积1万亩,玄参产量增长10%,力争启动玄参精细加工项目建设。新抚育方竹林5万亩,提升笋竹生产、加工水平。支持鲜销蔬菜、精细蔬菜、香菇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做大订单农业,畅通“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渠道。完成市级农业科技成果登记20项。开展道地产品营销,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定价机制,推进农产品集散地建设前期工作。
(四)壮大第三产业扩大内需拉动。把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品牌档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抓好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按照中国旅游名城标准修订全区旅游规划。整合资金3.5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推进金佛山风景名胜区总规、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提升黎香湖、大观园等景区星级水平,加快神龙峡景区后期整体开发,做好山王坪、金山湖、楠竹山等景区规划和实施工作。实施天星度假物业、金佛山游览体系等20个景区建设项目。提升金佛山北坡上山公路等级,建设神龙峡旅游环线公路,启动天马公路改造,推进金佛山南坡上山公路前期工作。投用恒安戴斯、十里画廊、牵牛坪等高星级酒店。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鼓励各方投资乡村旅游,提升农家乐档次水平。加强旅游营销和对外宣传,继续办好旅游文化节、冰雪节等活动,丰富旅游产品,挖掘旅游文化,加强与知名旅行社合作,做大团队游。全区过夜游客突破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亿元。
抓好现代服务业培育。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石雷路扩宽工程,美源汽车市场建成投用,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丰绿农产品市场、浙商国际商贸城一期竣工,实现专业市场错位发展。建成置尚·名润商业综合体,开业崇尚百货、比高影城,启动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形成中心商圈整体效应。推进凤嘴江亲水工程、美食街建设,新培育22家星级以上餐饮企业,打造一流餐饮、休闲消费业态。优化城乡商贸网络,加快建设长远、北郊农贸市场,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信贷,落实好汽车惠农、家电惠民等政策措施,鼓励家政、养老、健身等服务消费。严格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营造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
(五)加强城镇建设提升城乡品质。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的战略举措,以市场的办法加快城乡“三级”开发,为建设美丽南川奠定基础。
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同步实施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联动推进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开工南大路永隆山段、金佛大道延伸路、龙济一路、龙济二路、龙凤西路等新城区道路。推进永隆山生态新城二期开发,加快商务、成教、文化艺术、传媒中心建设,促进新城区拓展规模、完善功能。实施城西片区改造。启动旧城地下管网升级工程。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加强开放式小区管理,规范小区物业,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精品园林城区。推进数字化城市升级扩容。加快渝南大道延伸路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连接环线,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开展建筑行业整顿,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竣工85万平方米,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构建新型宜居城镇体系。继续设立3000万元乡镇发展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完善乡镇发展空间布局,完成4个新增市级中心镇总规编制,实现乡镇建设规划全覆盖。提速大观、水江、南平等重点镇开发,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重点镇扩大面积、完善功能、聚集要素、形成特色。高标准制定乡镇改造提升方案,启动西部风情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生态、休闲、养生地产,形成一批万人以上的特色城镇。探索乡村建设运作模式,试点农民自建房出租服务,打造一批城乡统筹集中示范点。
完善城乡一体基础设施。推进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南涪高速、南万高速建成通车。南道高速、三南铁路加快建设。高标准推进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工程。黄泥垭隧道土建形象达到40%。完成南川至鸣玉、乐村至武隆等40公里国省道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20公里,建成人行便道350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80%。推进金佛山水利工程主体建设,开工黎家湾烟水水源工程,做好鱼枧水库、撕栗坪水库前期工作。完成柏枝溪、鱼泉河、龙岩河等重点河段综合整治。建成13处集中式、207处分散式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城乡电网供电质量。
建设城乡整体生态文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健全生态环保考核、追究、赔偿机制,严格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倡导“绿色生活”和“绿色发展”,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推进“环保五大行动”,淘汰、关停一批高能耗生产线,改造清洁能源2000户,继续实施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环保4大约束性减排指标分别下降2.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2天以上。加快工业固废循环利用,万元GDP能耗下降3.3%。推进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实施采矿沉陷区综合整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覆盖面,规范运行城乡“两污”处理系统。突出重点区域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9%。
(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将改革创新作为干好南川各项工作的根本思维,激发发展潜力、集聚发展动力、增强发展实效。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国有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预期收益权等资产清理,优化整合区属国有公司,打造高水平投融资平台,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水平,逐步化解存量债务。建立全区统一的土地储备机构,提升土地开发效益。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激励各乡镇(街道)培植税源、壮大实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规范、简化农村多种经营权贷款程序,制定农业产业化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农村各类抵押贷款总额超过上年水平。探索建立农村自建房工伤保险制度。保持户籍制度改革常态化,形成农村居民梯度转移态势,通过城镇化拉动消费、推动发展。实施森林分类经营,规范林业资源流转。推进水利改革,完善城镇、农村安全供水价格体系。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完善民营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平等使用资源、平等受到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平等发展。建立集中年审和代办制度,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市场、延伸业务。设立区内民企发展互保资金,完善部门、企业互派干部挂职制度。深化“5311”领头雁培训工程,鼓励和保护全民创业。全年新增内资企业300户、个体工商户3000家,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万个以上。推进质量强区和品牌战略,市级著名商标达到17件,市级名牌产品达到12个,支持“博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增强开放工作实效。健全招商引资与落地投产联动机制,促进招商项目真落地、大投入、早见效。深化招商项目策划,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招商,新到位产业类招商项目资金35亿元。落实各级招商责任,营造亲商、爱商、稳商的良好环境,吸引南川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积极对接重庆主城扩面,争取市级部门、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在南川建基地、建中心。支持博赛集团在圭亚那、加纳建设矿山,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七)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做好民生工作,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家园。
提升就业社保救助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亿元。新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带动就业7000人,建成3个市级微企专业村。发挥微企创业中心作用,支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微型企业,引导微型企业向主导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逐步规范企业职工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5%。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探索建立救灾保险机制,加强孤残儿童福利工作,做好优抚安置,启动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展国有直管公房处置,投用半溪、林堡等安置小区,建成2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关心困难群众生活。
提升就学就医文化水平。促进教育扩容、提质,新改建教师周转房1万平方米,改扩建农村学校2.8万平方米。道南小学秋季投用,力争启动隆化二校建设。创新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实施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捆绑联合办学试点,成功创建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提速“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创建,推进南川一中、三中创建市级重点中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继续教育分院正式招生。整合区内医疗资源,人民医院创“三甲”通过专家试评,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规范基本药物采购管理,建立健全居民医疗个人档案。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挖掘金佛山文化底蕴,拍摄金佛山主题电影。深化全国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创建成果。建成5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公园。提高区广播电视台标准化水平。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经常性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提升应急安全稳定水平。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重点行业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综合演练,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政府监管及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监管,系统推进“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完成未设派出所乡镇警务室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确保全区社会大局稳定。
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实现南川提速、增效、高质量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服务群众意识,打造一支全心谋事、专心干事、真心成事的干部队伍,提高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更加尊重人民意愿,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重大事项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群众听证制度。促进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倾斜。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继续开展“凤栖金山”引才,加强在职干部深造、培训,努力提升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绝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上级和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踢皮球”等问题。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之风,规范政务运转,减少繁文琐节,严格全区性会议审批,精简会议数量,倡导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干就干好,政府会议、文件比上年减少20%。严控公务消费,坚持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接待,从严控制各类庆典表彰和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
着力增强机关效能。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运行民生服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代办制度,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受理、免费代办、限时办结,形成工作合力。调整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入园服务。大力治庸、治懒、治散,继续做好公开承诺和公开评议活动,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和“乱罚款”,机关干部要当日事当日毕,优质高效履行岗位职责。提升电子政务平台利用水平,深化政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严厉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依法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行政监察,完善政府投资询价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管理,深化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投融资等领域改革,严禁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招投标和资源配置。坚决查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扎实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决不允许存在特权,建设清廉政府。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记,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所有权力必须用于服务人民。政府工作要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尊民意、重民情、解民忧,敢于开拓、勇于担当,以真情和实干,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转型强区是68万南川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需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为之奉献。空谈误事,实干兴业。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建设渝南区域中心城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