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精神,切实按照《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193号)要求,依托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丰富公开载体,完善公开机制,拓展公开内容,大力提升区政府及组成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动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抓好“六个环节”,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启动实施。我区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相关责任单位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是设立工作机构,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落实编制10名组建了区党政信息网络中心,抽调2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充实了政务公开工作队伍。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办、区监察局、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党政信息网络中心。制定了各级各部门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联络名册,在全区形成完整规范的工作网络格局。
三是加强内外沟通,切实开展业务交流。第一,加强与市政府督查室、电子政务办以及其他区县的沟通,充分利用重庆市“信息中心联盟”信息群等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经验做法。第二,建立“南川区政务公开工作”信息群,加强全区各部门的沟通,及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和信息,全方位统筹协调政务公开工作。第三,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了全年培训计划。区委党校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作为干部培训必修课。
四是拟定工作方案,落实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我区制定了政务公开目录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关责任部门。组建了“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策划并实施乡镇便民服务事项免费代办制度,为全面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健全相关制度,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出台了《重庆市南川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健全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联网单位的职能职责、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职责。按照《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365的网址信息审核发布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网站信息采编管理、审核、发布、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网站信息发布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六是抓重点带全面,促进工作整体推动。注重示范带动及条块联动,标准化建设电子政务网络,规范化建设民生服务大厅,抓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开内容多、与群众关系比较密切的部门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单位,加强指导,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促使政务公开在重点部门和行业率先突破。通过部门与乡镇协调,乡镇与村居协调,充分发挥了“纵向”的辐射作用,形成了纵向“插到底”、横向“一盘棋”、纵横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三个重点”,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升新闻发言人的履职能力,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及热点问题定期有序发布机制,让政府信息发布成为制度性安排。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利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今年以来,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为群众办理实事900余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工作,通过更加符合传播规律的信息发布方式,将各类政府信息依照公众关注情况梳理、整合成相关专题予以展现,积极针对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政策解读信息,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全年,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信息5600条,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信息550余条,开设专栏6个,开展政策解读10余次。上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700余条。
三是拓展政务公开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新渠道。除了利用政府网站及报刊、电视、手机报等媒体公开信息外,我区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今年7月,我区政务微博“@微播南川” 在及时回应社会问题、解决百姓困难、颁布利民政令等方面反映迅速、表现最佳,而当选由政务通发起的“政务微博之星”。
(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
一是创新行政决策公开。继续完善政府民主决策程序和规则。探索实行行政决策公开常态化机制,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关注度比较高的决策实行公开听证,广泛征求、吸收群众意见,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行政权力公开。坚持不漏项、不越权的原则,清理全区涉及34个区级部门、279项“行政职权”事项(比去年减少86项),不存在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全区各级行政权力得到有效规范。三是坚持财政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财政预决算报告》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积极探索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预算、决算以及行政经费支出的公开形式、办法,按进度做好“三公”经费公开的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今年,共编发《昨日要情》126期、《领导参阅》5期、《政府信息公开简报》12期、《南川区人民政府公报》6期、《今日南川》12期,印发信息公开类文件55件、规范性文件18件,及时公布《区政府工作报告》等,供市民查询监督。全年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无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三)积极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努力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建立全程无偿代办窗口,加强民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生服务网络。目前,有24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大厅已建成挂牌运行,10个乡镇街道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中。各村居(社区)民生服务室已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民生服务和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是创新运行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四大公共服务平台(行政审批代办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提高这四个领域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邀请了专业部门到场提供咨询服务,增强了老百姓的满意度,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坚持“四个结合”,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全区大项目建设、企业集中年检、微企代码等畅通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农民工购房等开设专门窗口。全年,共计为全区2816户企业开展集中年检,为企业和投资者开展无偿代办服务3579件/次,接待咨询服务1300余件/次,网上调查办事公众满意度达99.7%。
二是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改善了发展环境。设立“南川区行政审批代办中心”,实施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实现政府由全能型、管制型向法治型、服务型转变。积极建立系统、全面的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库和行政审批服务“四清四减”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减少和优化审批事项。今年,清理全区涉及34个区级部门、279项“行政职权”事项(比去年减少86项)。
三是与建章立制相结合,促进了廉政建设。结合政务公开狠抓整章建制和制度创新。区政府修订印发了《政府工作规则》,制定了机构编制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施党政一把手“五不直管”,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把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主管的财务、人事、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五项“要害权”分别由一位副职直管,正职监督,必要时,正职可以行使否决权,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四是与网络问政相结合,强化了公开深度。2013年1月,我区召开区政府第1次全体会议,邀请网民代表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此次会议,并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视频直播,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创新开展了“网民观察”活动。邀请网民代表组团到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实地参观、考察工作情况,通过网友的视角和眼光来宣传政府工作,引导主流舆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政府工作的良好气氛。2013年11月,我区通过开展网民走进警营活动,让网友感受到真实的公安民警工作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警民关系。
四、把握形势,结合实际,积极谋划2014年工作
尽管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还不够规范,不够全面,政务公开的载体和方式还有待创新等。在2014年工作中,我区将继续抓好政务公开工作,深入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继续创新公开方式。夯实政府网站、政务热线、政务中心、交易中心、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等信息公开载体平台,加强查阅场所建设,开辟新的政务公开平台,丰富政务公开形式,畅通政务公开渠道。
(二)深入拓展公开内容。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加大对政策文件、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涉及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以及基层政务公开等情况的公开力度,适时开展政策解读,不断增强公开实效。
(三)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发展。不断拓展电子监察系统监管领域,将各类行政审批工作有效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最大范围地避免权力垄断和自由裁量权。加快搭建乡镇、街道行政审批办件网络,全力完善区民生服务中心与乡镇、街道民生服务大厅和村(居委)民生服务室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四)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协调会商、监督评议、虚假信息澄清等政务公开配套制度;切实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档案资料查询制度规范,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和管理。